天津职教名片“鲁班锁”被记者们“抢疯了”
2025-09-03
天津北方网讯:鲁班锁是中国传统的智力玩具,以结构独特、工艺精妙而令人赞叹,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智慧与工匠精神。在天津,鲁班锁一直是职业教育的象征和名片。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期间,天津职业大学艺术工程学院团队制作的鲁班锁非常“吸睛”。它不仅成为了送给出席峰会的国际贵宾的礼物,也成为了令中外媒体记者着迷的纪念品。
在为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国际贵宾举行的欢迎宴会前,由天津职业大学特聘教师、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木工榫卯技艺传承人辛全生带领团队制作的鲁班锁,与其他中国传统非遗技艺一起,向各国贵宾进行了展示。面对这个独具匠心的作品,贵宾们啧啧称奇,兴奋地动手进行了拆装体验,琢磨着其中的奥妙。来自天津职业大学的教师沙矿伟在现场为贵宾们进行了展示和讲解,并与他们进行了有趣的互动。展示结束后,这个充满中国智慧和匠心的小礼物被作为伴手礼之一,送给了贵宾们。沙矿伟说:“贵宾们觉得鲁班锁的设计太巧妙了,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中国传统技艺的智慧充满了欣赏。”
而在峰会新闻中心,鲁班锁同样惹人注目。辛全生老师曾经制作过重达1300多斤、由99根木料组成的“大菠萝”型鲁班锁,并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几年来这个“大块头”一直保存在天津职业大学图书馆,已经成为学校的经典名片。峰会期间,“大菠萝”也被搬到了新闻中心非遗互动展示区,作为标志性展品,一下子就成为中外媒体记者镜头中的焦点。
天津职业大学还为峰会准备了500个小鲁班锁作为纪念品。各国记者集聚展台,纷纷动手体验它的拆装乐趣,品味中国传统木艺榫卯文化的独特之处。爱不释手的记者们,很快就将准备的500个鲁班锁一抢而空,没有得到的记者则大呼遗憾,而有的记者拿回去后忘了怎么“搞定”拆装,还跑回现场向负责展示的老师取经。显然,他们在体验得不亦乐乎的过程中,也切身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
从被确定在峰会上“出镜”开始,天津职业大学团队就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怎样才能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深?怎样才能让外国友人更容易“上手”拆解和组装这一结构精妙的事物?怎样传递出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等价值理念?尽管有着极为丰富的制作经验,但辛全生和他的团队仍费尽心思,从结构、制作工艺到包装设计,一次次推翻方案,才确定了最终的版本:以赞比亚血檀和香花梨等高级木料作为原料,采用经典的六条结构,大小设定为刚好适合在手中把玩,将简约大气与精致巧妙融为一体,凸显中国智慧。
为了更好地向各国嘉宾展示鲁班锁的精妙,艺术工程学院的教师还特意制作了3D动画,演示拆装过程。传统技艺加上现代表达,更让非遗焕发出新活力,让观者无不竖起大拇指。
值得一提的是,在非遗互动展示区进行展示的六个非遗项目中,有四个项目在天津职业大学设立了工作室,除传统木工榫卯技艺外,还有天津泥人张彩塑、杨柳青木版年画与曾氏华服。近年来,天津职业大学着力将非遗技艺引入校园和课堂,邀请非遗技艺传承人做老师、带“徒弟”,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